
楊瑞興表示,其實老屋租售行情不一定,高齡老屋本身破舊,都必須花錢改造,主要看區段價值,承租人或購屋者認為划得來,成交意願就大,然而早在南市縣市合併前,海安路新舊交織氛圍,就讓老屋行情再度看俏,後來升格為台南文化之都,外縣市投資客及台南人,回鄉慢活的詢問度最高,年輕人夯老屋,今年與去年同期相較,房價都有所成長。
21世紀不動產經理閻梅琪表示,台南老屋翻新正夯,從海安路五條港地區到民生路舊城區,處處都是正在整修中的老屋,平均一個月就會開一間新的咖啡館、民宿等,不少房仲業者便看準商機,成立「老屋新力」專區,專做老屋仲介。搭上老屋翻修潮,屋齡百年以上的房子反而搶手,自己手邊就有10個案子,準備在這個月底前成交。
閻梅琪表示,中西區中正路巷內,一棟屋齡50多年,地坪56坪的三層樓民宅,即使屋況不好,但主體結構堅固,便有人喊價到1,000萬元左右,甚至神農街上一棟兩層樓、地坪66坪的老屋,甫剛貼出紅紙,不到1個多月,就以2,000餘萬元成交,目前已經改建為咖啡廳。
「老街搭上老屋,絕對是人潮、錢潮的保證」,附近正興街兩年前開價300萬元、地坪26坪的老房子,如今也飆到近千萬元,相當驚人。
閻梅琪表示,台南市中西區海安路巷弄裡,最近剛成交的一筆,地坪90坪的老房子開價5,000多萬元,讓附近鄰居不敢置信,連海安路上一棟相當破舊,地坪72坪的老屋開價兩千多萬元,卻受到不少外地客的喜愛,盼能投資成餐飲店或民宿,「過去老房子不值錢,但有了文創之後,卻已讓老屋重生就變得不一樣了。」。
面對古都老屋潮,南市府也有所對策,文化局文化建設科科長林喬彬表示,台南地區老屋多,市府為鼓勵民間保存老屋與活化,文化局去年編列500萬元經費,民間業者對老屋活化再利用的方向、經營模式,公部門難以干預,但市府對所補助的歷史老屋則有所把關,「鼓勵大家移民來台南之餘,也盼能兼顧老屋、老街區的觀光品質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