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日報 《友善列印版》
前言:
台南市政府交通局日前宣布,「平實營區」到「安平」之間將興建兩條「輕量捷運」,已編列四百萬元預算進行規劃,今年將進行可行性評估。
交通局還說明:採高架,單軌,在英國機場與馬來西亞吉隆坡等多個城市已使用。例如「 Monorail」系統,每一列車可附掛四節車廂,每節車廂載六、七十人。
平實營區到安平的輕量捷運,一條長約十公里,經費約一百億,造價比輕軌系統少一半。考慮和公車轉運站一起,以BOT招商。沿途串聯轉運站、商場。營運後可促進市區接駁功能,並創造城市觀光商機。
輕量捷運採高架,將利用現有的安全島興建軌柱,空中專有路軌,既不影響現有的交通,更可藉以建構「城市觀光樂園」,吸引觀光客搭電車,遊、賞沿路美景。
市府交通局所彩繪的景象著實動人,但,願景和落實,乃至營運,之間可有落差?輕量捷運的經濟效益有多大?幾年可以回本?捷運本身的營收之外,市府是否提供業者其他誘因?等等問題,值得多面向觀察,並供決策者參考。
(記者吳昭明)
台南即年將有輕量捷運─高架單軌電車行馳於市區,這是市府交通局新近描繪的願景。既屬重大政策,並非口水,加上造價高達一百億,是有必要深入了解。
回顧台南的大眾運輸,民國六○年代之前,台南客運的公車相當便捷,使用率高,隨著機車成為主要交通工具,公車在七○年代快速萎縮。台南客運於九十二年結束後,近十年來,台南市政府努力擘劃公車系統,但去「便捷」的理想仍有段距離。
公車之外,十多年前台南市政府有「輕軌電車」案,走地面,從火車站走中山路,穿過湯德章紀念公園,經中正路,盤越運河,走永華路到五期重劃區,但只要了解路況,就知道不可行。當年有民進黨籍議員「慶幸」,經費近三十億,一定不可行。另有民進黨議員也反對,主張先改善智慧型公車系統。
早先的輕軌捷運,新近的輕量捷運,輕「軌」、輕「量」,一字之差,地面、空中,高低有別。輕量捷運造價一百億,每公里十億。高雄的輕軌,二十二.一公里,一六五億,每公里七.四六億。何以交通局強調台南的輕量「便宜」一半?
探討投資案,得先評估效益和回收。輕量捷運採BOT,即興建、營運、移轉,業者可能評估:台南市道路狹窄,高架捷運對環境、交通影響多大?再則,營運的預估:每天多少人次?那些族群可能搭乘?每天幾車次?一次掛幾車廂?票價多少?幾年可能回本?市府是否提供一定面積的土地供業者開發?萬一營運不佳,何時退場?如何善後?
交通局提出的另一項標的是觀光,即觀看沿途風景。試問台南市區的天際線,房子的立面,乃至大馬路的景觀,足以吸引多少觀光客凌空觀賞?主管機關有必要提出有力的論證。
系列問題猶待釐清,本案仍在研議階段,值得再思考替代方案?與其投資百億在空中,不如在地面行駛免費公車?相對於輕量捷運的百億經費,如果以四、五億採購一百輛公車,僱請兩、三百位司機─每年的人事費用約略等於貸款百億的年利率,建構比較完善的公車網絡,大幅度增加班次,縮短等車時間,營運一段時間後,視狀況決定是否再添購車輛。
百億輕量捷運比較舒坦,抑或公車比較寬心?簡單的加減乘除就可了然,尤其海安路地下街、台灣高鐵及高雄捷運,三個著名的BOT案,殷鑑不遠,不能不審慎,府城人可要好好盤算。
(記者吳昭明)